至新材料新成果:让神经再生 磁悬浮列车更平稳
技术新闻发布时间:2023-03-14
用于引诱韧带和中枢神经再生的组织引诱材料、用于生产磁悬浮列车悬浮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4D打印的智能材料等1系列新材料技术成果,近日在长春举行的在第109届科协年会的先进材料创新展览会上亮相。
“将人造材料放入人体中,引诱韧带和中枢神经等组织再生。”这看似科幻大片的概念,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展现的“组织引诱性生物材料”。他说,刚刚提出这1概念的时候,国内外很多专家认为是“天方夜谭”,韧带和中枢神经怎样可能引诱再生?但经过张兴栋团队的不懈努力,使“科幻”成为现实,也使中国的前沿生物材料进入国际领先的行列。
张兴栋说:“在这1领域,中国目前占据国际领先水平,但‘占据’意味着‘不努力就完蛋’,由于国际研究的竞争很剧烈,如果能够捉住这1机遇,10⑴5年后,中国可以创造1个崭新的生物材料产业,并在国际研究中发挥引领作用。”
这1看似高精尖的材料,普通人也用得起。他举例说,目前骨引诱材料在国际上的价格是2克8000多元钱,而在国内招标的价格只有2000多元,因此尽快实现国产化可以使更多普通患者受益。
“我们这个展台是最具技术含量的。”中国科学我们推出了 Monprene IN⑵3000系列SBC复合材料院院士方岱宁,站在1个巨大的黑色方框边介绍。他带来的是具有“中国新4大发明”之称的高铁“黑科技”—— 展览会列车的悬浮架。与传统的悬浮架不同,他们设计的悬浮架是采取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制造,与原金属结构相比减重39%,抗震性能提升60%。
说到设计难度,方岱粗糙影响精度;后者使用伺服系统宁介绍,1年前,中车团体找到很多企业设计这1装备,但都无人“接单”,由于复合材料作为承重材料使用在悬浮架上,难度系数翻番西部构成了广大的橡塑品消费市场和众多大型制造基地,全球只有德国企业能够实现。当时北京理工大学接下这1“硬骨头”。
“高校既有材料学人材也有设计学人材,经过1年多的努力,终究在国内首次设计出了这1结构。”方岱宁说。
他预测,在轻金属材料还没有普及之前,复合材料还将是材料学领域的主流。过去复合材料主要利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身的轻量化可以延长车载电池的续航里程。因此,复合材料的前景是很好的。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展台上,4D打印的心脏支架,在磁力引导下可自动张开,并在6个月后报告分别对VOC的测试方法(气味、雾化、醛酮、总碳、VDA278、微舱)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降解被人体吸收。该项目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主任冷劲松介绍,他们的智能材料,已到达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利用,可以与美国不相上下。
“近几年,大量新材料的出现,与国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分不开,很多军方的科技,通过军民融会已走向市场。”冷劲松说。
中国航天科工团体公司、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志强表示,我国新材料的快速发展是由市场需求拉动的,像大飞机C919的制造,就带动了1批新材料的利用和创新,随着我国创新战略的推动,这些材料纷纭“破土而出”。